close

copyGOPR1021.jpg

 

澎湖元宵節不提燈籠

擲筊乞龜,整年好運回歸

 


元宵慶典 動靜皆宜

元宵節在各地有著不同的慶典習俗,普遍常見是花燈創作、提燈籠等,但如果澎湖在元宵節不提燈籠的話,要做什麼呢?其實也並非完全沒有提燈籠,只是比例比較少。農曆元月十五日正是澎湖的冬季,東北季風肆虐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手上的燈籠只怕變天燈!除了提燈籠,還有其它能動、能靜的慶典活動。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故事有很多種,而各種故事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需要「燈火」、「光明」,除了象徵驅蟲、趕猛獸之外,也有驅魔降福、光明平安的意思。而在澎湖這海島型地區來說,有一種很特別的熱鬧慶典,就是「海上漁火」。

 

「海上漁火」會以為是用燈來捕魚的方法,雖與捕魚的說法相同,但是代表不同事件。在西嶼鄉外垵漁港,漁民為了表達對漁穫量的感恩心意,從元宵節當天開始,將船隻停靠港口,連續三天不出海,並且在元宵節晚上七點同時點亮燈火,感謝去年的漁穫,同時也祈求新年的豐收。頓時海上一片光亮,與海浪的波紋交織成美景,如同一幅靜態的畫。這場盛會每年都吸引大批人潮前往「朝聖」,也讓前往西嶼鄉的道路每年就塞車這麼一次!

 

除此之外,從外垵漁港附近的溫王宮延伸出去到澎湖全島,各村內的廟宇都有特色。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可以說是神轎文化,也就是神明搭交通工具出巡。依神明的階位、神職區分,分為文職神明(例如觀音、媽祖等)與武職官將(例如玄天上帝、王爺等),其交通工具便自然分成:文轎與武轎。

IMG_1494.JPG

IMG_1422.JPG

現在廟會活動普遍以武轎居多,因為文轎有轎頂,整體較重,反觀武轎較輕,又加上越來越多創意佈置,宮廟的武轎各出本事,裝飾豐富、更精彩有氣勢,吸引民眾觀賞。「武轎踩街」又稱「武轎夜巡」,逐漸成為元宵節的暖場活動。在元宵節前一天,武轎集合在澎湖縣政府廣場,晚上七點統一出發「夜巡」,大約會有二十多座武轎同時「熱鬧」,路線以馬公市區為主,最終會到三官殿。這時有些民眾會出門跟著武轎踩街,有些店家會在門口等神明經過,祈求好運等。

 

整個「武轎夜巡」的活動持續到晚上11點,或到凌晨才結束,因為神明難得與結拜的兄弟同慶,當然會開心的到處逛、到處打招呼。當看見路上有兩座武轎貌似在互相朝對方衝撞(只是型式上,並不會真正相撞),別以為是在挑釁,那代表兩間廟供奉的神明是結拜兄弟,正在打昭呼啦。最精彩莫過於踩街過程中,會定點停留在中正路的交叉路口上,讓每一座武轎輪流表演。因為封街的關係,路口兩旁滿滿的人潮,加上武轎強烈的聲光音效,市區熱鬧整個夜晚,替元宵節起了一個活力十足的開場。

 

若想安靜地參與元宵節,也可選擇猜燈謎。相傳早在千年前就有了猜謎活動,當時叫做「庚辭」,也就是「隱語」的意思,民間俗稱為「謎」,當時只是出自於一場捉弄、戲弄的玩意,想不到廣為流傳為每年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在具有百年歷史湖西鄉潭邊,有「燈猜巢(燈謎窟)」之美譽,早在農耕時期就發起了這項活動,在當時讀書不易的社會中,讓人眼睛一亮,因為「燈猜」可不簡單,必須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看得出題目中的隱喻。在現今網路發達的社會中,也不見得能透過上網找到解答呢!

 

在燈猜現場,可見人手一本小冊子,上頭寫滿各種關鍵字與俗諺,透過每年的經驗累積,各個都是燈猜高手,猜對題目除了可以得到獎品之外,還可贏得隔年的燈猜主辦權。在望安鄉西安村,將燈猜分為兩間廟進行,一間是任何民眾都可一同參與猜謎,另一間則是只限當地人能答題,因為答對了指定題目就得接下隔年的主辦權,所以在答題前會慎重地詢問「來者何人」。

 

這場燈猜智力競賽是元宵節晚上最有趣的休閒娛樂,大家會拉著椅子坐在廟口,集思廣意,看看究竟誰最聰明。如果覺得想要多讀點書,加強知識,可以到湖西天后宮「乞書」,依照所擲的聖筊數量可以得到不同種類的書籍,有整套百科全書、最新流行暢銷書等,是充滿書香氣息的特殊廟宇活動。

copyGOPR0990.jpg

copyGOPR0984.jpg

澎湖元宵節會熱鬧一整周,除了還有摸彩券、吃湯圓、拿紅包之外,最核心的習俗就是「乞龜」了。「乞龜」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習俗,但在澎湖這裡可是嘉年華慶典規模。

 

 

乞龜嘉年華

「乞龜」是什麼?簡易來說是向神明祈求賜福龜,這不是指有生命的活體,而是以祭品製成的「福龜」。乞龜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由乞求者在神明面前說明祈求目的、隔年預計歸還之數量,再連續擲得聖筊,取得神明同意即可。當然也可以單純祈求平安就好,只是在擲筊祈求之前,必需考量自身的能力,如果擲到價值兩千萬的「黃金龜」,隔年可要加倍歸還呢!因應這種狀況,各廟宇會貼心地準備大大小小的福龜,也會依當地特色,佈置不同主題的福龜,讓民眾選擇。

copyGOPR0992.jpg

copyGOPR1096.jpg

廟宇中最大的福龜,最普遍是「米龜」,就是用一袋袋米堆疊而成的大福龜,重達百斤或千斤,擲筊獲得的贏家,通常會用貨車載著,一一分送給左右鄰居,讓大家都平平安安。還有特別是鎖港北極殿與山水上帝廟的「黃金龜」、烏崁靖海宮的「高麗菜龜」等,更有依當年生肖打造純金飾品當成獎品的風櫃溫王殿。所以元宵節的乞龜活動也讓民眾有尋寶的驚喜感,紛紛在各廟宇之間往返,路上遇到彼此時還會互相報消息,就為了找到當年的「特殊龜」。

copyGOPR1023.jpg

IMG_1705.JPG

copyGOPR1039.jpg

除了大福龜之外,另有小巧玲瓏、造型多樣的「玄武岩龜」、「金錢龜」、「肪片龜」、「麵包龜」等,如果民眾已經祈求到其中一款福龜,廟方就會將福龜頭部轉向外,朝廟門口擺放(原先福龜頭部會朝向廟內),表示「名龜有主」,這隻福龜已經跟有緣人回家了!以食材製作的龜,則會直接讓民眾帶回家食用。

copyGOPR1123.jpg

其中有一款「肪片龜」,也可以稱為「鳳片龜」,由閔南語唸法而延伸的名稱,主要以砂糖與麥芽製作。在早期傳統生活中,沒有冰箱存放食物,故需要加入大量糖、鹽等,利用醃漬物概念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肪片龜的由來類似上述概念,且特別的是肪片龜不需經過包餡、也不需要染色,只需要將糖水與糕仔粉攪拌均勻成麵糰,再將麵糰沾上糯米粉,形成米白色,這樣已完成一半,也已經可以食用了。最後再將麵糰分成小塊,分別放入烏龜造型的模具中壓製成形。其作法單純又可立即食用,是澎湖人記憶中的元宵節不可或缺的代表。

IMG_1314.JPG

IMG_1230.JPG

 

 

求子嗣、求財求壽求平安

至於為何要選擇「龜」作為代表象徵,清朝澎湖通判胡建偉所著的《澎湖紀略》有相關記載:「元宵,各家先於十三夜起,門首掛燈,廳中張燈結彩;至十五日夜,各家俱備牲醴碗菜,供奉三界。闔家燕飲,鳴鑼擊鼓,極為熱鬧。間亦有裝扮故事,往別澳遊玩者。各廟中張燈,男女出遊,謂之看燈,廟中札有花卉人物。男婦有求嗣者,在神前祈求,求得花一枝或亞公仔一個,回家供奉。如果添丁,到明年元宵時,另做新鮮花卉、人物以酬謝焉。」此文獻中可發現元宵節的活動豐富,但當初以花作為求乞物,又據清代舉人林豪纂修的《澎湖廳志》引述《澎湖紀略》而有些許更動:「各廟中張燈,男女出遊看燈。廟中紮有花卉、人物,男婦有求嗣者,在神前祈杯,求得花一枝或麵龜一個,回家供奉。如果添丁,則明年元宵時,倍數酬謝。」說明除了以「花」作為乞物外,又多了「麵龜」的選擇。「龜」象徵著長壽、祥瑞,與龍、鳳、麒麟並稱四靈獸,也是吉祥的代表,久而久之,「乞龜」不單只是祈求子嗣,也是乞求長壽吉祥的福氣寓意。

 

澎湖俗諺:「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尾,存家伙;摸龜殼,事業工作穩達達;摸龜腳,金銀財寶歸厝腳。」說明了「龜」會代來錢財與事業。另外,清代褚少孫在《補龜策傳》說:「能得名龜的,財物歸之,家必大富。」更加深了信眾對於龜的吉祥印象。此外,「龜」取音「歸」也意喻全家歸來團圓、圓圓滿滿,台語「龜」的讀音又與「久」相近,是天長地久的寓意。

 

澎湖與「龜」之間的緣份似乎難以切分,不論是年年迴游於此的綠蠵龜,或是元宵節祈求的民俗福龜,都讓這座島嶼處處看到龜的身影。

 

#3045

 

此篇同時刊登於文訊雜誌2017年08月382期 193頁

arrow
arrow

    貪宅少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