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適合推薦給一群朋友觀看,尤其是聚會的時候(笑)。
簡單劇情提要一下(好難得在第二句就寫到劇情),有八位朋友聚會時聊到了彗星靠近地球時會造成一些不正常現象的發生,正巧有兩位朋友的手機莫名其妙壞了,然後整間屋子停電。驚慌之餘他們決定去兩個街區的住戶求救,從踏出門口的開始,命運轉盤就開始了。他們無法想像的平行時空讓他們認知錯亂、對於朋友的不信任造成溝通上的猜忌,所有一切無法再回到原點的不安被無限擴大後,他們該怎麼跳出這個迴圈呢?
在知識量不足的狀況下,誰能解釋存在與不存在呢。
BTW,此電影我在2015年才第一次看,就馬上成為2015年我最喜愛的電影。
有雷
看完電影的首先我得必須讚嘆一下劇組的編劇與道具巧思。在低成本的情況下,營造出吸引好奇心的氛圍,讓我無法分心阿!如你所見,就這八位成員,一樣的造型,差不多的場景,卻勾織出複雜又神秘的故事。
但是我發現推薦給朋友看的時候,他們不一定會有興趣,為什麼呢?「彗星來了,所以會怎樣嗎?」「看不懂他們一直對話在幹麻」。也是,這部電影跳脫一般電影大約在10-15分鐘才切入正題的規則,在電影一開始就是主要內容了以致於沒人發現。
但簡單來說,就是一部讓你在一個晚上看見很多很多不同個性的自己。(你覺得有可能嗎?世界上有什麼不可能呢?)
░《彗星來的那一夜》所提出的,是一種哲學、物理學甚或是奇幻想像的實際演練手法,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就把它當成是一部「假如發生了一個絕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時大概會怎樣」的電影就好。
-截錄自《《彗星來的那一夜》- 假裝聰明的荒謬想像題》(點此看完整文章)
google上想必非常多的電影劇情解析,我就不再多複製了(這看多了頭也會昏阿),但必需要跟大家說,看一次絕對不夠。
看一次絕對不夠
看一次絕對不夠
看一次絕對不夠阿。
哪有玩大家來找碴這個遊戲只看一次就能找到答案啦!
我看了應該有三次,每次心得都不太一樣。參考了一些網友分析,第二第三次看的時候變得是心情興奮,因為看到了畫面上的細膩變換。(缺點是電影心得越寫越不出來了哈哈)
再說一次,因為網友已經太多神分析,所以以下截取各種說法來參考。(根本偷懶)
░另一個薛丁格之貓說的則是一個思想實驗,為1935年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所提出,指的就是一個盒子裡放著一隻貓和一瓶毒藥,而有一個放射性原子核連接到一個槌子,它有50%的機率會衰變並引發槌子敲破毒藥,進而毒死一隻貓。這個實驗的目的在於,究竟貓死或不死,都得開了盒子才知道,而當打開盒子之後都只會有一個狀況發生,也就是你不打開他就不知道貓是生是死,但在沒打開它之前,貓是處於生與死並存的狀態。
░當你煩惱今天要坐火車還是客運去上班時,你會處於平行時空的分裂點之前,而當你做了決定之後,那一個瞬間就會分裂出兩個平行時空火車版和客運版,但你沒辦法捕捉到分裂的瞬間,所以幾乎可以等同於人類不可能接觸到所謂的平行時空,換個方式講你可能打從一開始就屬於火車版或客運版之一。
-截錄自《《彗星來的那一夜》- 假裝聰明的荒謬想像題》(點此看完整文章)
接下來聽聽電影中的音樂吧。
《彗星來的那一夜》原聲帶之一,Laura Veirs - Galaxies(若影片遭移除請見諒)
《彗星來的那一夜》原聲帶之一,Coherence OST - Em's Journey,艾瑪遊走在街頭。
不從劇情做深入討論,想紀錄一下電影的製作手法。
音樂的安排不會讓人不舒服,沒有像是看鬼片那樣有時會故意配很尖銳、陰森的音效。可以聽艾瑪遊走街頭那一段音樂(Em's Journey),怎麼說呢,我覺得非常孤獨,但是也很有靈魂。
畫面設計上,每一個畫面都值得仔細再仔細去看,就像玩「大家來找碴」一樣的仔細。因為可能A畫面的背景被動過了,所以下一次再出現你以為是A畫面的畫面,其實他已經變成B畫面、B故事了。
但要說一個缺點就是手持式攝影畫面,多了會讓人搞不清楚狀況、而且畫面偏暗,會暈車阿!(雖然我只是有點黑到看不見,笑)
剪接節奏是快速的段落剪輯法,故事開始艾瑪在車上的手機螢幕破裂,一個畫面切入主題。不拖泥帶水。之後故事走向讓你覺得不知道身在哪,因為看不見外面、看不見房子旁邊的房子、看不見所有電影慣用的大景拍攝手法...,營造出的懸疑感,逼出自己本身「眼見為憑」的安心感。想要看更多尋找更多安心感。
但是,眼見一定是真實的嗎?
另外也發現這個劇組用了一種很特別的方式讓演員入戲。
░《彗星來的那一夜》更進一步分享該片實際攝製過程中的經驗:「我們是在沒有劇本的狀態下連續拍了五天。演員每天早上會各自收到一些卡片,上面寫著他們角色的動機,還有接下來晚上的拍攝需要分享的故事。在這種獨特的拍攝手法下,每位演員大致了解他們各自需完成怎樣的任務,但是對於其他演員接收的訊息卻是一無所知。」
░「我來到了拍攝現場,把車停好,深呼吸一口氣,告訴自己今天的進度要拍什麼都還不知道。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因為沒有劇本。我只知道有兩個人正在構思劇情發展,他們邪氣般的眼神會射出一道光,像在告訴你他們掌控一切,你則一無所知」/雨果阿姆斯壯
-截錄自《幕後製作大揭密《彗星來的那一夜》雨木》(點此看完整文章)
這種手法跟臺灣八點檔有點像(喂),但是表現出來的眼神與氣氛完全不同(好了我不想討論臺灣八點檔)。因為每個人不知道其它演員收到什麼訊息,所以更能表現出疑惑的心情。
剛說到眼見一定是真實的嗎?故事中的每個人反而是見越多,越困惑。其中有一幕實在嚇出我一身冷汗。
圖中黑黑的是因為畫面大多時間都這麼黑,右邊對面有四條紅色的螢光棒,等於有四個人站著。而照片的視角是手上拿藍色螢光棒的四個人,所以等於在同一時間內看見了兩個自己。
我很怕這一幕但也很愛這一幕,在這巧妙的對街相見,因為四周黑暗也看不清楚對方是否就是「另一個自己」,但人類是很"聰明"的生物,能夠藉由其它物品說服自己眼前的事實。
藉由對方手上的螢光棒、對方的人數,和自己的情況很類似,所以等於──對街的四個看不見臉孔的傢伙就是我們自己。誰知道呢。
看見了另一個自己,能證明什麼嗎?(光想到這件事就覺得不可思議所以也沒想過要怎麼面對)
電影帶給我的震撼絕不只有這些文字,但因為書讀的還太少,寫不出我要的感受,所以紀錄一些想法就好。
其中最明顯表達給我的就是「我們常常說要面對自己,這不就是個機會嗎,但你敢嗎」,每一個時空自己和當下自己的個性、本質應該是差不多的,這樣想的話,是不是只要確保當下自己的想法正面、不造成他人困擾為前提這樣生活著就好?
一時的利益、慾望等"黑暗面",若能適時清醒,阻斷這種思想擴大的話,是否能確保在不同時空的自己也能過的平安?
想了很久要怎麼和自己對話,因為總是在心裡對話那根本是虛構的,實體對話的樣子...說實在,有點期待。
自己的想法是什麼樣,會造就什麼樣的磁性,會吸引什麼樣的環境與未來。
最後電影結束了,艾瑪還是無法從夢中醒來,因為她選擇要待著的時空裡,
有兩個她。
彗星來的那一夜(COHERENCE) (又譯:相干性、相干效應)
✦導演/詹姆士沃德畢基
✦編劇/詹姆士沃德畢基/亞歷克斯馬努吉安
✦製片/Lene Bausager
✦主演/《舊愛找麻煩》艾蜜莉鮑朵尼/《天龍特攻隊》墨瑞史特林
✦配樂作曲/Kristin Øhrn Dyrud(不是全部)
✦片長/89 分鐘
✦上映日期/2013年09月19日(奥斯汀奇幻电影節)/2014年08月06日(美國)
✦發行商/得利
✦出品/Bellanova Films
2013年 最佳劇本、評審團獎-西班牙Sitges 奇幻影展
2014年 黑郁金香獎-阿姆斯特丹奇幻電影節
為了避免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宇宙將我更替了也將我身邊的人換了,所以和親密朋友互相留下了彼此才知道的暗號,希望有一天能用上。
(哈哈)